《细品周易系辞传》连载,第九回,成在德行
文/本部落成员 臧海
原文: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细品解读:
这段话以“是故”来开头,“是故”同“所以”,由“所以”可知,此处它也还是接着前边来讲的。那它究竟是接着前面哪个地方来讲的呢?
回头细心去看看不难发现,它是接着之前的“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来讲的。这段的意思是,若把“乾坤”视为《易》经的《乾》《坤》两卦,则“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说那《乾》《坤》两卦一前一后开了头,其余六十二卦随后依次排成序列之后,《易》经所讲的天下之道,《易》经所讲的诸如“易”、“不易”、“简易”等变化道理,便立在这些卦当中了。通过仔细体会各卦的“象”、“卦”、“辞”、“变”、“筮”,就能从中晓得天下的变化之道了。由此便能理解到《乾》《坤》及其六十二卦的卦象、卦爻辞、卦爻变化等等,它们其实是概括了天地及天地间万物、万事、万象的形态与容貌,而那诸般形态与容貌的背后,则又蕴藏着天地及天地间万物、万事、万象的运化之道。
天地及天地间万物、万事、万象的运化之道,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的“形而上”的吗?它们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东吗?幸好天地及天地间万物、万事、万象都还有些形态与容貌那样的东东可以让人看一看或摸一摸,而通过去看看或感受,可从中体会出天地及天地间万物、万事、万象的运化之道,作《易》的圣人便依据天地及天地间万物、万事、万象的形态与容貌,写出了“象”、“卦”、“辞”、“变”、“筮”来,如此而为的目的就在于好让人去充分体会天下之道。
这句“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的意思即是说:所以,那“象”,《乾》《坤》及六十二卦的卦象周易占卜断卦,它们便是圣人有见天下万般纷纭复杂之事事物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奥秘,尔后,以所见到的事物之表现和奥秘为依据,用些图画这样的符号,来对它们的形态与容貌等进行了一通模拟,而所模拟出的些图画竟又跟那些事事物物极其适宜,异常吻合,跟各种事物的原态和原貌等外在表现及其内在奥秘几乎是一模一样。因此,所模拟出来的些图画,它们便叫着“象”,即卦象。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中的“夫”是发语词。“赜(ze)”,早先说过,它指天下及其万般事物之纷纭复杂的各种外在表现和内在运化奥秘(规律)。像天下万物表现出来的形态、容貌、情景、征候、征兆、轨迹,以及促使它们之所以有这些表现的内在运化奥秘(或规律)等所有那一些,都是事物的“赜”。“拟(nǐ)”,可理解成设计、拟定、仿照。“诸”,为各种。“形容”,即形态与容貌。“宜”,指合适、适宜。
本段后边的“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这句意思是,圣人有见天下万物的那些动,根据这些动而去仔细观察天下的分与合、通与塞,仔细观察天下万般事物怎么样就分,就合,怎么样便通,阻塞,以此来撰就法典周易占卜断卦,确定行为标准和法则,来施行符合天经地义的行为,从而给每卦系上言语辞章,是为了用它去判断吉与凶,去遵循“与天地准”的原则,效法天下万物的会与通而来趋吉避凶的。所以,那些“辞”,那些言语辞章,便叫“爻”,便叫《爻辞》,即断卦的筮辞,古人就是依据它去断定自己的行动或吉或凶的。
该句中“观其会通”的“会”,表示“合”与“分”;“通”,代表“通”与“塞”。“观其会通”,即是观察天下及万般事物的分与合、通与塞。
“以行其典礼”的“典”,指行为标准、法则;“礼”,即符合天经地义的行为。“以行其典礼”是说以观察到的天下之分与合、通与塞的情形,来撰就法典,确定行为标准和法则,去施行符合天经地义的行为。
“系辞焉”的“辞”,即是《卦辞》、《爻辞》里的言语辞章。
“是故谓之爻”的“爻”,主要指《爻辞》,指断卦的筮辞,却并非是以甲骨占卜判断吉凶所用的《繇(zhòu)辞》。
本系列连载
为方便大家查阅,目录在这里:
《周易化俗》连载(1):目录和大纲
《细品周易系辞传》连载(1):目录和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