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中医学论文2200字:分析《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论文

周易与中医学论文2200字(一):分析《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论文

【摘要】《周易》哲学是我国公认的古老文化的代表,其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什么时代,什么领域都渗透着周易的哲学思想,尤其在中医养生学科上。文章从文化渊源的角度出发,对于《周易》哲学与中医养生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析,详细总结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周易》哲学对于中医养生学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周易》;哲学;中医养生学;医学

众所周知,《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的道理倍受推崇,在很多的领域与学科都渗透着其思想内涵。尤其对于中医学科来说,无处不体现了其思想内涵对于医学态度,医学方式,医学理念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使得中医养生学发扬光大,就有必要从周易理论视角去审视,去探析,争取找到两者的切合点,发挥《周易》对于中医养生学的指导作用。文章主要关注了三个方面的联系:其一,“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在中医养生学中提出“四气提神”;其二,以“居安思危”为指导思想,在中医养生学中提出了“防微杜渐”;其三,以“潜龙勿用”为指导思想,在中医养生学中提出了“不妄作劳”。

1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在中医养生学中提出“四气提神”

《周易》中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其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界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自然界来说,我们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要遵守自然法则,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才能够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中医养生学创造了自己的理论,即“四气提神”。中医巨作《内经》依据自然界四季变换规律,认为在春季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在夏季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在秋季要“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在冬季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由此实现养生,保证身体健康,精神愉悦。这充分体现了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也正是《周易》中天人相应在医学养生领域的具体表现。

2以“居安思危”为指导思想,在中医养生学中提出了“防微杜渐”

《周易》中也一直在倡导“居安思危”的理念,表现比较明显的在两个章节:其一,《系辞下》记载“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就是说小善不行,就不会得以荣誉满身,做以下小的坏事,日积月累,竟会造成大罪。其二,《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这意思是霜慢慢凝结,就会成为冰。总体来讲,《周易》倡导“居安思危”,告诫我们事情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以此为戒,防止事情朝着坏的方向发展,要做到必须“见微知著”和“居安思危”。这一点也影响到了我国的中医养生学,或者可以说,中医学在其基础上实现了突破,提出了防微杜渐的养生观点。比如《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就是“未病先治”哲学思想的表现,后期明代张景岳对此更是推崇,提出了“祸始于微周易与养生论文,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很明显的看到了其在医学上要求进行疾病的预防的观念,从哲学上来讲,世界上的事物发生都是由预兆的,对于中医来讲,就是身体上出现的各种症状,应该在此基础上去开展预防,避免病情的恶化。这样的观点在《内经》《千金方》和《神农本草经》都有所体现。不仅仅如此,在实践探索中,中医养生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都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医养生学的防微杜渐已经成为中医中药的一部分,在现实和理论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周易与养生论文_周易养生论文大全_周易养生理念

3以“潜龙勿用”为指导思想,在中医养生学中提出了“不妄作劳”

《周易》中的“潜龙勿用”是比较重要的哲学思想,这里的潜龙的意识是潜在深渊中的龙,我们难以发现。其告诫人们的哲学思想是:在类似于这样的情况下,要以静制动,抓住时机,采取行动。在周易哲学体系中,于此比较类似的是“良卦卦义为静止”要求在冷静的状态下,等待最佳时机,否则将造成大祸。在这样的哲学思想的引导下,中医养生学提出了“不妄作劳”。首先,要注重内在真气的修养。在《内经》中,就要求“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大致意思是说要想实现精神内守,就要注重内在养生,强化真气的作用。其二,引导人们节制性欲,在《千金方》记载“悠情纵欲,命同朝露。”,也就是要求人们节制房事,保证性生活的正常稳定健康;其三,注重饮食,不得暴饮暴食,不得少吃不餐,从而破坏了身体的代谢能力,使得疾病不断侵入。《内经》“饮食自备,肠胃乃伤”和“内伤脾胃,百病皆生。”就是在告诫我们要注重饮食的规律性。上述三点无不体现出周易哲学中的“潜龙勿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周易》哲学思想深深的影响着我国中医的养身观念,养生方式,养生模式。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样的影响趋势将会不断延伸,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强。对于现代中医养生研究来说,我们应该积极去探索周易哲学,将其中优秀的哲学思想引用到医学领域,一方面极大的发扬了民族文化,另外一方面也促进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哲学与医学两者之间的联系远远不止文章中提及的三点,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切合点,对此我们应该坚持不懈,不断刻苦奋斗,争取将《周易》哲学思想根植于中医养生学中去,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周易与养生论文_周易养生理念_周易养生论文大全

周易与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不妄作劳”论文

“潜龙勿用”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名题。《乾卦》初九曰:“潜龙,勿用。”龙是指龙星。《说文》:“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故“潜龙”是指潜渊之龙,隐而不见。爻辞提醒人们,处在这种状态,便应静而不动,以伺时机。《艮卦·彖传》亦曰:“艮周易与养生论文,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卦卦义为静止,与“潜龙勿用”一脉相承。两则爻辞在于表明凡事必须等待时机,谨小慎微,而不可肆意妄为,失去理智;否则便大难当头,灾不可免。

中医养生接受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不妄作劳”的养生观点。

《内经》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此把“不妄作劳”作为“尽终天年”的必备条件之一,可见其在养生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要做到“不妄作劳”,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从何人手呢?第一,要做到“精神内守”。中医养生注重内因,所谓“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气的保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内经》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养生著称于世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精神内守”方面亦有异曲同工的妙语:“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第二,要注意节制房事。情欲是人之本性,两性活动是人的本能,正常的性生活有利于人体的健康,然而房事必须有节。若恣情纵欲,房劳过度,便会“耗伤肾精”,动摇根本,导致阴阳失调、早衰及百病丛生。《千金方》言:“恣情纵欲,命同朝露。”《内经》也告诫人们:“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故此重视肾精与肾气的保养,是长生的秘诀之一。第三,注意饮食有节。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需卦》九五“需于酒食,贞吉。”人是需要服食酒食的(古人的酒,是用粮食果类发酵而成的,度数较低),但不能“困于酒食”,故要达到“酒食贞吉”,必须“节饮食”。如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便严重损害脾胃,影响健康。《内经》有忠告:“饮食自备,肠胃乃伤。”“内伤脾胃,百病皆生。”第四,注意劳逸适度。《内经》反对“过劳”,它告诫人们“劳则气耗”,劳力太过则气少力衰,精神疲惫;劳心太过,则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因而“过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如《内经》所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可见“过劳”是健康的大敌。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他的弟子吴普,得其“五禽戏”之真传,“年九十余”。因而适度的活动,将寿蔽天地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