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观念对徽派建筑的环境营造有何影响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徽洲建筑风水和徽州的建筑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徽洲建筑及风水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风水观念对徽派建筑的环境营造有何影响

浅析风水学对徽派建筑的影响

风水又称堪舆、卜宅、青乌等,是一种古老的“山水之术”,属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范 畴,历史发展悠久,文化脉络深厚,是中国古人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为了寻求理想的生 存居住环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 。它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园林学、伦理学、 预测学、美学于一体,是天地之学,即堪舆学。“堪天道,舆地道”,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 多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的文化结晶, 在中国历代环境艺术中都存在风水的规范, 本文结合宏村 的建筑特点简要谈谈风水学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影响。

在古代,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均受到 风水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亦是如此, 天人合一说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宇 宙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国古老哲学的始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 即对人的生长发 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 这个环境要山清水秀、 风调雨顺。 因为有山便有 “骨” 有水便能 “活” 。 山水相匹、相得益彰。 其次周易哲学对徽派建筑也有很大的影响。 古徽州是中国建筑一个发源地, 徽州人传承 了中原文化和新安文化。 徽州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种骨子里的热衷, 中华民族的祖先文化已 经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且代代相传,周易就是其中之一。在皖论徽州古建筑风水意识,赣徽州人家聚居地,随 处可见客家的典型民宅—马头墙徽式建筑。

风水学也按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 八卦九宫一类 的宇宙图式来规划经营宅居环境, 表征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的信仰, 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 显著性格和基本精神。中国古代风水学,尽管受到当时落后的科学和物质技术手段的限制, 仍然追求顺应自然,并有节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与合作的意境,早于西 方现代文明几千年登上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的高峰。

皖南古村落宏村基本保持了几百年前原有的风貌, 齐整的青石板街巷, 古式的木门板店 面,伸向路中高耸的马头墙屋檐,及街头巷尾架设的古朴石凳、石墩,几乎全是明清时期修 建的。宏村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 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 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 400 余 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 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 肠”。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园之用。“牛肠” 两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种着花木果树的庭院和砖 石雕镂的漏窗矮墙,曲折通幽的水榭长廊,小巧玲 珑的盆景假山。弯弯曲曲“牛肠”,穿庭入院,长 年流水不腐。 然后在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 为“牛脚”。从而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 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月塘常年碧绿,塘面 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 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 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后来的风水先生认为, 从风水学角度来看,月塘作为“内阳水”,还需与 一“外阳水”相合,村庄才能真正发达。明朝万历年间,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作 为另一个“牛胃”, 历时 130 余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设计与建造告成。 “牛形村落”科学 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论徽州古建筑风水意识,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 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所以有人称这里是中国画里的 乡村

宏村建筑是徽派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反映了徽派建筑的特点,建筑组合灵活丰 富,砖木结构为主,青砖、青石、黑瓦、白灰是其建筑材料。幽静的山、街、巷构成和谐的 世外桃源画卷。 宏村的风水设计规划, 给我们现代风水改造和布局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素材, 它之所以能 完整保存至今,与风水的合理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徽州村落选址有什么讲究?

徽州村落从选址,到布局,以及功能设施,内涵丰富,追求完美,讲究规范。地形与建筑,房屋与自然均达到有机统-, 即园林化的环境, 画境般的品位,很有艺术性。

选址就是选择人居环境,徽州人讲究风水说,认为最理想的村落选址是六个字:“枕山、环水、面屏。”

“枕山”即村后有山,徽州人认为这是靠山,俗称“来龙山”;“环水”即河流或溪水从村中流过,徽州人认为这是金带(古时人们以金玉镶饰腰带,作为身份、财富、地位的象征)环抱,寓示财源不断;“面屏” 即前有低山,徽州人认为这是屏风,可防邪气侵袭。《尚书方氏宗谱》载,其始祖选址,见“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特立,后有幽谷窃然而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林阴翳”,于是“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再如《拖山程氏宗谱》记载,其村“八垄森列如拱,源头活水如带。远眺则黄山、松萝、金竺、天马,南塘北野,驼石印墩,咸若有天造地设于其间。又其后有三台山之秀,巨石仙踪之奇,屏列拥护……是可为子孙永不拔之基矣”。

对一些不够理想的村基环境,徽州人也不一味放弃,而是进行积极改造,这在风水说中称为“补基”。补基最常见办法是补水,因为“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引水补基的方法有直接引水、筑碣、挖水圳、修塘坝等,如黟县宏村穿堂入户的水圳、徽州区呈坎村落中的网状水系等。

徽派民居反应了什么样的自然条件 和文化特色

徽式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

穿堂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门楼:

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

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潢。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

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顽童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