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华州大地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辛亥革命在华州

革命明主主义思想_辛亥革命思想_斯密 革命 边际革命 凯恩斯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和同盟会领导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华州很早就有人跟随孙中山、同盟会,在华州大地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华州龙潭村(在今莲花寺镇)人杨叔吉(即杨鹤庆)于次年就在三原宏道学堂加入了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杨叔吉赴日本留学,又接受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的建议,再次履行了入同盟会手续。他是陕西早期同盟会员中的积极分子,与其长兄、咸林中学创办人杨松轩情谊甚笃,在杨叔吉加入同盟会后,杨松轩也接受了同盟会革命思想。据有关专家分析,杨松轩可能于宣统二年(1910)前后,经革命党人郭希仁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咸林中学另一创办人顾熠山此前在三原宏道学堂学习,也深受同盟会的革命思想影响。杨松轩、顾熠山在华州从事教育工作期间,积极开展进步活动,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学生阅读同盟会的《民报》《新生丛报》等报刊。杨松轩在任州立高等小学堂校长期间,还聘请同盟会员樊毓秀(字灵山、耀州人)到校任教,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华州薛家村人薛骏(字麟伯),也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华州劝学所(教育行政机关)负责人。他利用职务之便,在华州教育界中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宣统元年(1909)三月,华州知州褚成昌在州衙仪门外开讲坛,邀请革命党人王铭丹(字敬如,临潼人)宣讲西方民主制度和思想,虽没有明讲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但却有弦外之音在其中。宣统二年(1910)六月,华州设师范讲习所,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郭希仁(临潼人)路过华州,顾熠山、薛骏等人邀请他为学员讲话。郭希仁在讲话中痛斥清政府受贿卖法,骄奢淫逸的罪行,听者无不动容。辛亥革命爆发前,华州的许多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共和、推翻专制统治的革命思想,在不久后爆发的辛亥革命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著名爱国教育家,咸林中学创始人杨松轩先生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九月初一(10月22日),陕西的革命党人依靠新军和会党的力量,在西安起义,很快占领西安,并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下简称陕西军政府)。西安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华州,以哥老会为主的华州会党立即在西关温家巷北门外的杜家坟聚会,密谋起义。会党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团体,积极参加推翻满清统治的斗争。九月初六(10月27日)晚,华州会党数百人发动起义,冲入州城,闯进州衙,打开监狱,释放囚犯,直抵州署大堂,逼知州杨宜瀚交出印绶,一举推翻了清朝在华州的统治。杨宜瀚,字吟海,四川人,本年才来华州,此前曾任兴平知县、商州知州,其实他是一个不错的官员,喜好新学,曾延聘青年知识分子于右任当家庭教师,于右任称赞他“勤政爱民,提倡新学,政声甚佳。”杨宜瀚到华州,积极支持杨松轩办新学,与杨松轩的私人关系也很好。但他“忠君报国”思想浓厚,痛骂起义的会党,并激昂地说:“战无械,守无兵,我不能面对华州百姓,只有一死而已!”会众将他带到甘露寺(在今莲花寺镇龙潭村)。3天后,杨宜瀚自缢身亡。

会党华州起义,对革命建了功勋。但会党由破产农民及无业游民组成,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和较强的破坏性,只是坚决反清,并无明确的政治目标。因此,他们占了华州城后,出现了一些越轨行为。起义当晚,他们就焚烧了州署大堂,一时火光冲天,加上谣言四起,城郊百姓大为惊慌,人们纷纷逃往南山躲避。还有部分会众视新学为“洋学”,拥入杨松轩等创办的教育会小学(咸林中学前身),砸门窗,毁桌凳,抢掠公私财物,还要杀害杨松轩,杨松轩因不在学校而幸免于难。会众们还在州衙、州城抢劫,曾任差役的张兴抢得许多财物回家,于途中被气愤的民众格杀。困座州城的会党无粮无饷,就扬言要出城抢掠。为了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华州士绅乔裕亭与杨松轩等人出面会商,公推城东西寨的高维昌(西安讲武堂肄业)冒险入城。高维昌入城后,向会党晓以大义,望其纳入正轨,会众表示愿听高维昌指挥。华州士绅还向陕西军政府呈文辛亥革命思想,说“华州抢夺者为土匪,守城者为民团”,使会党可以因不受惩罚而安心。士绅们还筹钱,向起义会党每天发制钱二万缗,作为军需和粮饷,断绝他们抢劫的借口。士绅们还与会党共同成立了华州保卫公所,推袁祯(字佐卿)、顾熠山、赵舜臣等人主持保卫公所事务,维持社会治安,并向全州四乡发安民告示,安定人心。华州起义会党不久被陕西军政府改编为秦陇复汉军二标一营,高维昌任管带(营长)。他们参加了反击清军的东路与西路战役,高维昌于次年正月初六牺牲于咸阳。

西安起义胜利以后,数日之内,全省有五六十州县高举义旗,相继光复。清朝政府大为震惊,遂派大军从河南、甘肃两路合击,妄想一举扑灭陕西革命。陕西军政府为了粉碎清军的镇压图谋,在东、西两个战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东路主要是潼关攻守战,华州毗邻战场,受到很大影响。九月十二日,潼关光复,但两天后又被河南的清军夺去。陕西军政府深知潼关防务的重要,遂任张钫(字伯英)为东路征讨大都督,领革命军攻打潼关。九月十八日(11月8日),革命军到达华州。张钫在华州筹备作战计划,设立兵站,并任华州庙前(在今瓜坡镇)人袁祯为自己的书记官。次日继续东进,于九月二十一日收复潼关,并乘胜追击,进抵河南灵宝等地。清政府急调赵倜的毅军反攻,革命军兵力不支,十月二十日退出潼关,十月二十一日(12月11日)张钫率军退至华州。陕西军政府大统领张凤翙得知潼关失守的消息,带卫队急行军,于二十二日夜半赶到华州,与张钫一起收容残部,调集援兵,重新整顿部署,于二十六日于华阴城东门誓师,再向潼关进军,并于十一月初一(12月20日),再次收复潼关。清政府急调精锐的北洋军王占元部、周符麟部会同赵倜部大举反扑,十二月初二潼关再次易手。十二月初三(1912年1月21日)张钫退至华州,次日,从石头峪(又名石堤峪,在杏林镇)进入洛南县境内。

陕西军政府闻讯后大为震惊。当时革命军大都在关中西部与关中东部抵御清军,西安兵力空虚。潼关失守,东路军失败,敌人如乘胜西进,将无险可守,无兵可战。陕西军政府仓促之下辛亥革命思想,急令临潼、渭南、华州、华阴等各州县民团沿南山和渭河沿岸择要分扎,多张旗帜,设鼓号,以为疑兵,并在赤水等地挖长沟作防御工事。华州当时并无民团,杨松轩、顾熠山等人就率教育会小学及州立小学的学生及一些群众,在南山各峪口插旗擂鼓,布设疑阵,使敌军莫测虚实,不敢贸然进军。陕西军政府又急调部分西路革命军东开,由军政府兵马副都督吴世昌指挥东路战事。在援军未集结完毕前,吴世昌率一营卫队先期冒着大雪赶到华州组织防守。探得敌军并未西进,而各路援军陆续到达,吴世昌就于十二月十一日(1912年1月29日)前进到华阴,留东路筹饷大使郭希仁在华州筹集饷银。吴世昌离开西安时,仅带银数千两,在华州的几天已经用尽,向华阴开拔还需带银2000两。郭希仁就委托杨松轩等到处张罗,仅凑得1500两。吴世昌离开华州后,郭希仁还要面对大军云集的巨额饷银需求。他就延请杨松轩、顾熠山、张定九、乔裕亭等人为财政局绅,协助筹款。他们向华州富绅劝借,并召各盐店预交加价。另外还请赵舜臣、史友生等人分赴渭南、蒲城、富平、韩城、合阳等县,催提地丁公款。郭希仁还严催各州县接济粮饷。十几天内,共筹银五六万两,保证了东路革命军的使用。

辛亥革命思想_斯密 革命 边际革命 凯恩斯革命_革命明主主义思想

旧拓本于右任丹书《杨松轩先生墓表》局部

此时,全国的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陕西的战事也接近尾声。2月18日(正月初一),陕西革命军与占领潼关的北洋军等议和,北洋军等撤出潼关,东路战事结束,华州也归于平定,并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