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居住环境
与风水地理
有道是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古建可谓高光云集,璨若星河,是我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除了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一众明清晋商宅邸,还有让梁思成、林徽因叹为观止的唐代木构建筑五台山佛光寺,还有一些散落民间但也很珍贵的古建,今天我想说一处颇为低调的晋南清代建筑——王官别墅。
风水地理
风水奇门之术暗合自然之理
传统古代建筑蕴含点睛之笔
壹
王官别墅
王官峪风景名胜区位于永济市区向东20公里的中条山北麓的王官村,泉流溪瀑,风景秀丽,历史上曾经有东西两道瀑布交相辉映,后来因为修建高山百二盘水库,西瀑断流,只剩下现在的东瀑。
峪前的王官书院更是历代大儒和博学之士讲学之所在,清末大学士阎敬铭的王官别墅亦建在此。
赏
析
山西人引以为傲的皇城相府是陈廷敬的故居,陈廷敬是地道的山西人,清初宰相,声名显赫,阎敬铭却是陕西人,但在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世人誉其为“浊世之廉吏,衰朝之能臣”。两人品级相当,陈廷敬的“午亭山村”皇城相府闾檐辐辏,宏伟壮观,气派非凡,而阎敬銘的“王官别墅”则一味追求简朴,其大门、二门及住宅门廊均无装饰,甚至连清末民居建筑上常用的木雕、砖雕等手法也没有,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风格,在山西众多名宦巨贾宅邸古建中宛若一股清流。
贰
源远流长的秦晋交好
据永济文史记载阎敬铭是陕西朝邑人,少年早慧,赴京会试途中生病,遇上乐善好施的屯里村民李氏,将其带回家中悉心疗养而痊愈。后来闫敬铭多次来往于朝邑和京城之间,每次都忘不了到屯里李家小住几天,看望恩重如山、情如骨肉的李老夫人,李家老少皆喜欢这个满腹才学而又知恩图报的年轻人。
道光二十五年(1845),阎敬铭在殿试中获二甲十二名,高中进士,点翰林庶吉士。
光绪三年(1877),山西大灾,父子相食,母女相餐,饿殍遍野瀑布式建筑的风水作用,死者盈途。朝廷特命养病在家的阎敬銘出山,他视民如命的负责精神和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朝廷和灾民的一致赞颂,救灾结束后,阎敬铭重新回到屯里村与农民为伍,朝廷召其回京任工部右侍郎,阎敬铭以身体有病推辞,不愿出去做官。后因国库空虚,晚清中央政府财政面临崩溃边缘,慈禧太后让山西巡抚张之洞想法请阎敬铭出山就任户部尚书,以挽救危局。在张之洞的恳请下,考虑到以天下为己任,阎敬铭才答应二次出山任户部尚书。户部在阎敬铭打理下,国库逐渐丰盈,客观上延缓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所以阎敬铭又有救时宰相之称。
光绪十二年(1886),阎敬铭因反对重修颐和园而得罪慈禧太后,被罢官(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剧情)。翌年复职,彼时,阎敬铭已是古稀之年了,深感自己身体每况愈下,力不从心,遂上疏致仕,直到光绪十五年(1889),才获准退休,回到了王官峪下的屯里家中。
光绪十八年二月,阎敬铭在屯里家中逝世。享年76岁。朝廷诏赠太子少保衔,谥“文介”。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传统习俗,其灵柩被移葬陕西朝邑老家。别墅尚未开建,阎敬铭便溘然长逝了。
阎敬铭的儿子阎乃竹,人称阎六少,为阎敬铭的第三个儿子,思想先进,倾向维新。戊戌变法前,阎乃竹就结识了康有为,交往甚密,接受了康氏的维新变法思想。
赏
析
在中国,张荫桓被称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阎乃竹随张荫桓等人出游欧洲各国,西方的优秀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官别墅建造时,阎乃竹不仅继承了父亲在建陕西丰图义仓时的窑洞券拱风格,还借鉴了西方各国庄园城堡的建筑模式,于是就形成了王官别墅这一中西合璧、形制奇特的中国山林别墅,王官别墅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工,三十一年(1905)竣工。
叁
空灵实用的券洞楼阁模式
王官别墅位于虞乡镇东南方十五里的楼上村,是一所庄园城堡式的建筑群落。其整个布局与建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庄园、外城堡和内城堡,现在内城堡保存最完整,位于外城堡西南部,由高达6米的砖墙围就,是阎家老少居住的地方瀑布式建筑的风水作用,也是王官别墅最主要的建筑群,王官别墅百分之九十的建筑面积,都集中于此。
王官别墅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它独特的“券洞楼阁”的建筑风格上。站在内城的天井中心四望,26孔券洞(东西各6孔,南北各7孔),将别墅的全部建筑,都高托于平台之上,使得整个建筑显得恢宏高峻,气势非凡。据朱天运与王和亭两位副教授的考察,认为这样的建筑风格是阎家综合考量既要保证居家的安全(外墙高达六米),又要让住在院子里的人没有视野逼仄的压抑感,即主体院落能通风透光、视野开阔并满足其面山看水的要求,还不僭越(故宫的建筑多建在具有承托作用的丹墀之上),所以这种券洞楼阁既抬高基座,还节省土石方,且有充足的储物空间,是一种既经济又科学的选择。据永济市阎敬铭故居文物管理所所长张爱民老师讲解以前站在城堡西南的雉堞边,就可以领略“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西瀑盛景,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内城还让游客惊叹的是北面一排七孔窑洞,窑洞进深皆三十米,宽五米,两头通透,并无中隔,其上就是别墅“田”字型主院落,中轴线上是阎家的会客厅,屏风上方挂着一方“岁岁平安”的牌匾,落款为光绪八年,系闫敬铭六十六岁时,慈禧皇太后亲笔所赐。中轴线上最后的五间厅房,是阎家的祭祖堂。
中轴线两侧分别由两个三合院组成。东院称“五福堂”,西院牌匾为“三泽堂”,是同、光两朝帝师翁同龢所书,这两个院落是阎家大小日常居住的地方。
关于这七孔进深在30米、两头通透的窑洞的功能,大家众说纷纭,朱天运和王和亭两位副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说现在王官峪虽然水流淙淙,溪水潺湲,但以前夏季暴雨,山洪浊浪滔滔,水势惊人,王官别墅北面就是一个L型鱼池,连着七孔窑洞,因此他们认定这七孔窑洞的主要作用是泄洪。
赏
析
笔者认为永济市是温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500㎜左右,即便明清时期,就是再大的雨,也用不着七孔30米进深、5米宽的窑洞泄洪,如果那么大的泄洪通道,那别墅建在这样的位置也很危险,不能誉为风水宝地。故笔者猜测采用这样的建筑方式,还是因为窑洞的券洞结构很稳定,为上方主院落承重的功能,兼做储物和连结后花园的通道。季风气候夏季暴雨的确容易诱发山洪爆发,但是别墅东边的两个莲花池和北面的L型鱼池相连,应该是观赏兼具泄洪功能,而且对别墅也能形成山环水抱之势,山环水抱在风水地理中一般被认为是能够聚集或者生发“气”的风水宝地。
肆
形神兼备的古建
风水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与农耕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以古天文学、古地理学、古人体科学为三大支柱,选择与处理包括阳宅与阴宅之居住环境的一种理论与方法。
风水观念投射到空间上,体现在建筑的选址与布局上。
中国人喜欢用“风水宝地”来描述最理想的居住模式: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也就是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用这样的观点来看王官别墅的选址,朱天运和王和亭两位副教授认为王官别墅及其庄园,位于中条山麓王官峪之下二公里的地方。这地方处于洪积扇中部,土壤肥沃,水质甜美,植被丰茂,是山前一带不可多得的吉地。再者王官别墅及庄园,还处在洪积扇中轴对称线的东方一侧(见下图)。
(图来自文旅永济)
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到,庄园的最西南角,正是整个庄园的最高处。在水流易到的地方,择高而居,不仅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局,而且可以避免夏季的水患侵扰,这也是别墅的主建筑乃至大门没要建在中轴线而建在庄园西南角的重要原因。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说:在风水学上观水三要素:水的来源;水的走势,水的质量,气最旺的地方,气涌出的地方是吉地,从这个角度讲,把主院建在庄园的最西南部,实在是最佳的选择。
赏
析
王官别墅也采用了四面围合的封闭式建筑格局,四合院为建筑的主体形式明清皆然,能很好地达到风水中“藏风聚气”的目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空间偏好,在这种心理范式的影响下,又形成了看似神秘的“风水”,在家庭层面,风水地理不仅影响着和谐家园的建设,更加深了古人对家庭伦理秩序的追求。
我们常把风水看作封建迷信,但实际上风水是一门环境选择的学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于希贤教授认为传统地理学注重天、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与联系,将人置身于大自然中,调节人和环境之间的“气”,使之达到一种良好的理想的状态。所以古人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法天象地”力求“天助、人助”。“万物兼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气候、天象、动植物、地形等达到协和、共进、互助的关系。
于教授也指出有的风水故弄玄虚,甚至不近人情,希望我们“读古书,当明古谊;居今世,不违今人”,不断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科学地认识和应用风水地理,不但要学会欣赏而且要对古建要有敬畏和维护之心。(记得2011年和朋友去游王官别墅,还登上城墙,在上面漫步拍照,体会庭院深深的感觉,今年教师节再去参观,城墙已经坍塌无法登临,心里不禁扼腕。)
结语
建筑是物是体,风水是魂是美,形神兼备才能让我们璨若星河的古建熠熠生辉。
(本文壹、叁、肆部分图片提供者:戈建龙;第贰部分图片提供者:张爱民)
END
供稿:吕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