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这篇文字,我就是想解说一下斗首双山五行的原理。
有这样一段话:
甲己土元子巳戌,乙庚辰酉是金神。
丙辛卯申元属水,丁壬寅未木成林。
戊癸丙午本属火,乾亥癸丑火同宗。
这段话出自《协纪辨方》,该书共三十六卷,主要内容就是选择用事。据传,该书被后世术士一直诟病,议论纷纷,批评其择吉之法,不得要领。
蜚短流长?
我是门外汉,不参与讨论。只是善意提醒一句,了解一下,此书的作者是谁?
此书是在乾隆四年,由庄亲王允禄率领钦天监一大票人马,奉旨编撰,乾隆亲制序文。允禄是康熙第十六子,精数学,通乐律,学识广博。此外,还有梅毂成、何国栋等参与。
梅毂成一生精研天文、数学,赐进士,曾担任翰林院编修。何国栋,钦天监属员,精通天文历法。
言归正传。
为什么斗首择日也称为“元辰斗首”?
元辰就是就是北辰,也就是北斗七星,尤其是第一颗天枢星,至尊无比。
古典天文历法学中,以北斗纳十天干,以二十八星宿应十二地支。
又以干支组合,阳配阳,阴配阴,成六十花甲,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按照古人最为理想主义的“天心正度”去纪时,那就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开始,一直排列下去,周而复始。
1年有12月,60年内共720月。从甲子年甲子月排列,每60年一个循环。
该表格左侧第一列,竖排,自上向下,从甲子至癸亥,是60年或60天。从左侧第二列至第十三列,横排,自左向右,对应12年或12时辰。
貌似复杂,其实很简单。我再整理一个简化版本的表格,如下:
最左列红色标注,自上而下,代表的是年干或者日干;从左侧第二列至第十三列,代表的是从子到亥的十二支排列。
我们从这个简化版本的表格中,就可以看出来,整体排列的规律所在了。
但凡甲己,都是从甲子至乙亥;乙庚,都是从丙子至丁亥;丙辛都是从丙子至己亥;丁壬,都是从庚子至辛亥;戊癸,都是从壬子至癸亥。
从这两个表格,不管是完整版本的,还是相对简化版本的,均可发现重要的规律:
㈠五鼠遁元歌的原理。
这是根据某日的天干推算每个时辰的天干的捷法。
每天十二个时辰,从子时开始。所以,总结起来如下: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起壬子,周而复始求。
㈡五虎遁元歌的原理。
这是根据某年的天干,推断逐月天干的捷法。
我们知道,正月建寅,从寅月开始。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㈢我们还可以知道,天干化合五行的原理所在。
我前面提及的北斗七星,就是北辰。这个地支“辰”,分为五种: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所以,甲己化合为戊辰,戊土,甲己化气为土;乙庚化合为庚辰,庚金,所以乙庚化气为金;丙辛化合为壬辰,壬水,所以丙辛化气为水;丁壬化合为甲辰,甲木,所以丁壬化气为木;戊癸化合为丙辰,丙火,所以戊癸化气为火。
上文所言,虽繁琐,但不可或缺。
从干支到元辰,逐步交代。
我们现在看看如下表格:
上一行是天干,和中一行地支相配合,分别是甲子、癸丑、壬寅、辛卯、庚辰、己巳、戊午、丁未、丙申、乙酉、甲戌、癸亥。
为什么这样排布?北辰为主,为静,为阴;星宿为宾,为动,为阳。阳顺阴逆。
为什么以甲配子为首?甲为天枢,子为天心正度。
《世本·作篇》曰:“大桡作甲子。”
故而,后人也尊甲为大桡,天干之首。对应天枢,也是北斗之首,故为斗首。
斗首双山五行均用“五鼠遁元”,找北辰定五行化气。
甲子遁于甲己,对应戊辰,为戊土, 对应斗首双山为壬子,也为土。
癸丑遁于戊癸,对应丙辰,为丙火,对应斗首双山为癸丑,也为火。
壬寅遁于丁壬,对应甲辰,为甲木,对应斗首双山为艮寅,也为木。
辛卯遁于丙辛,对应壬辰,为壬水,对应斗首双山为甲卯,也为水。
庚辰遁于乙庚,对应庚辰,为庚金,对应斗首双山为乙辰,也为金。
己巳遁于甲己,对应戊辰,为戊土,对应斗首双山为巽巳,也为土。
戊午遁于戊癸,对应丙辰,为丙火,对应斗首双山为丙午,也为火。
丁未遁于丁壬,对应甲辰,为甲木,对应斗首双山为丁未,也为木。
丙申遁于丙辛,对应壬辰,为壬水,对应斗首双山为坤申,也为水。
乙酉遁于乙庚,对应庚辰天干化合 根源,为庚金,对应斗首双山为庚酉,也为金。
甲戌遁于甲己,对应戊辰,为戊土, 对应斗首双山为辛戌,也为土。
癸亥遁于戊癸天干化合 根源,对应丙辰,为丙火,对应斗首双山为乾亥,也为火。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协纪辨方》中所载的歌诀,原本有所指引,暗藏深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