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与历史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觉清政府腐败无能辛亥革命思想,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政府进行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1)兴中会的创立:

①时间:1894年辛亥革命思想,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

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③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2)中国同盟会成立:

如何理性看待\"革命\"?如何看待告别革命浪漫主义?_革命明主主义思想_辛亥革命思想

6.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1911.10.10)

1.导火线:清政府调动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革命党人乘湖北防务空虚策划起义,但消息泄露,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2.经过:武昌起义迅速进军的主要因素:革命党人的高度自主性。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

1. 中华民国的建立

识记:时间;定都;国旗(五族共和,体现民族团结);纪年(民国纪元换算:加减1911);临时大总统;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政权

如何理性看待\"革命\"?如何看待告别革命浪漫主义?_辛亥革命思想_革命明主主义思想

(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

(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1)袁世凯玩弄反革命两手策略;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立宪派、旧官僚等的破坏;

(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2.表现:

五、辛亥革命的评价

1.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的功绩(进步性):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3)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革命的失败(局限性):

(1)表现:

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

①主观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3)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革命明主主义思想_如何理性看待\"革命\"?如何看待告别革命浪漫主义?_辛亥革命思想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