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马克思主义有什么成见?

写在前面的话:这篇也是2017年写的,但忘记了是什么契机,因为一般情况我不会专门写读后感,行文还标注了出处,应该不是自己写着玩的。不过写成时间确实在上一篇推文之后,可以反映我当时专门深入研究了一下《易》。现在正好翻到了旧文档,闲着也是闲着,索性连发两篇《易》相关的推送,改变一下这个公众号的调性。(福利在文末,是我做的卜卦软件)

周易古文原文_周易全文古文_周易古经全文

高亨所著《周易古经今注》一书早在解放前就已出版,现在流行的版本为中华书局1984年重订本。虽然学术性的著作是不同思想的表达,但在这一时间段内出版的书,尤其是历史相关的著作周易古经全文,容易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着重于阶级斗争的论述。如近期所读吕振羽著《中国民族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版)强调各民族被封建统治阶级残暴压迫;王充的《论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中对儒学的批判被认为没有从路线上批判孔孟之道的反动本质,没有认识到儒法斗争是路线斗争。这么说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有什么成见,而是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如果已有先验之结论存于胸中,为证成此一结论,则其言论愈有条理系统,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冯友兰上册审查报告》,《学衡》第74期)。

通读高亨此书可以发现,其虽说“解放后,初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较前有所提高,检查旧作,觉得有些地方需加修订”(重订自序),但并没有将五种社会形态说等理论套用至《周易古经》的解释中,而是仔细严谨地考订注解,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此书的价值之一。

周易全文古文_周易古文原文_周易古经全文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

关于《周易》一书的性质,历来有很多说法,有认为是神圣的、内容无所不包的万世经典,是一部藏往知来的卜筮书,是一部哲学著作,是一部历史著作,以及数学、逻辑、辞书等说法。(刘长允《性质问题综述》,《周易研究》1988年第2期)高亨在注经时所秉持的态度是:我们不把《易经》看做神秘宝塔,而是把《易经》看做上古史料,要从这部书里探求《易经》时代的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学成就等。因而,他将《周易》视为一部上古遗留的卜筮之书,但不问《易经》作者在某卦某爻写上某种辞句有什么象数方面的根据,只考究爻辞的原意如何,以便进一步利用它来讲那个时代的历史。这便使得他的工作着重于考证字义。

按照高亨的本意,《易经》本是卜筮之书,每卦有卦象,每爻有爻象和爻数,爻变则卦变,卦爻变则象也变,古人占筮使自然要根据卦爻的象数来判断。占筮离不开象数,但是讲《易经》的卦爻规则却不用根据象数。有了这样的辨析和前提,就可以摆脱玄之又玄的象数,专注于《周易古经》的文字和思想的解释,使其在解释上更为严谨考究,摆脱了神秘主义的色彩。虽然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认为《周易》中的爻、象、辞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反过来看,高亨此种解法便是淡化了哲学思想的解读,从立论和论述的逻辑上却也经得起考辨的,可以作为另一种视角。

现在的《周易》被认为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易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易传》把《周易》视为诠释的对象,以儒家独特的语言和思维对《周易》成书、主要概念、系统符号、思想内容、卦爻辞、筮法和治易的方法等以系列问题做了系统的解说,将《周易》与儒家思想会通,使其诠释客观上超过了《周易》本义,从《周易》卦爻辞中引发出等级观念、中庸方法、道德修养等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使易学研究具有了浓厚的儒家特色。(林忠军《从二重性质谈是古代管理学》,《哲学研究》2005年第3期》)

高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认为《易经》与《易传》相去数百年,传的论述当然不会完全符合经的原意。虽然《易传》作者的发挥使经由筮书领域跨入哲学书领域。但《易传》仅作为出现最早的、颇有可采的《易经》注解,并非精确悉当、无可非议的《易经》注解。因此他在注经时不受《易传》的束缚,专注解释经的原意,仅在可采时采纳《易传》。当然,高亨也承认,若不管《易传》解经的是非,而只就传文所表现的作者们的思想体系而论,那么《易传》还是古典哲学中异常重要的著作。

可惜他此书要做的正是一字不落的解经,而不是任意发挥《易传》解经的哲学思想。也正是这样一种选择和诠释的方式,使得《周易古经今注》一书中直接表达哲学思想的部分较少,完全将《周易》作为一部筮书来研究。但其着重文字训诂严谨的考证,使得可以作为一本研究《周易》的“工具书”。

关于《周易》之“易”,历来也有多种解法,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汉郑玄《易论》与《易赞》中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而高亨却反对此说,主张易是筮书的通名。《周礼·太卜》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即可证明筮书皆曰易。再进一步论证易是书名,又是官名。卜筮之官称易,所以卜筮之书也称易,如同史官之书称史,是同一个道理。并从古文字的角度证明掌筮者必始于巫,又“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则易应是觋的借字,筮官之易既然可以证明是觋的借字,则筮书之易也应该是觋的借字。如此一连串的论证,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周易》就是上古筮书,是上古卜筮案例的整理汇编。

是书的贡献还有订正了六十四卦的卦名脱误,并考究了卦名的由来。同时指出,《周易》先有卦爻辞,后有卦名,卦名大多是后人摘取卦爻辞中主要的或常见的一个字或两个字而追题的,卦名并不个个都代表了卦象和筮辞的意义。根据卦名来讲卦的意义,不免错误。然这一做法也使得许多根据卦名来阐释哲学思想的理论变成“无源之水”,其逻辑支撑大打折扣。近年来也有对《周易》卦名的探讨,如以卦形定卦名、以覆体之关联定卦名、以卦中独阳之特殊位置定卦名、以上下二体之象定卦名等原则(姜广辉《卦名探原》,《哲学研究》2010年第12期),对《周易》卦名用字在古文字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朱方棡《卦名等用字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等,都是对高亨这一看法的补充或纠正。

如上所述,高亨将《周易》作为一部筮书来注解,其中表达哲学思想的论述就相对较少。但由于《周易》本身作为一部卜筮案例汇编的筮书,存在着一个自身编排时依据的哲学体系。上古社会的人们还处于蒙昧状态,常常需要用到卜筮的方式来决定,势必会产生众多的卜筮结果。但《周易》只吸纳编排了六十四卦、四百五十条筮辞,可以想象,那些被收录在《周易》中的都是代表性的案例。哪些案例按什么原则收入都是《周易》本身的哲学思想。

在周易筮辞分类表中分有四类:记事、取象、说事、断占。

说事就是记载古代故事以指示休咎,如同史书。顾颉刚以疑古著称,他在《古史辨》中列举《周易》卦爻辞中有五件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周易》之所以在卜筮中采用古代故事,意在指示人以休咎,筮人可以通过古代故事中的过程来考虑自己所占卜之事进而论定休咎。这样一种方法,虽然有实例经验,少了一些思辨性,但世间的事情就算相似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样的。史学家吕思勉曾就如何以史为鉴做过一番探讨,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所探求的为理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是一事,天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事,执应对此事的方法以应对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包含众事之理,以应对事实就不致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吕思勉《中国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今人的智慧尚且不能充分理解历史,卜筮中如何采用古代故事中的经验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取象是《周易》中的重要部分,高亨也承认占筮离不开象数,取象之辞是《周易》中最富有哲学思想的一部分。古人文章中有两种对立的表达方法:一是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道理,就是取象,《周易》中很常见;二是以抽象道理概括具体事物,就是谈玄,《老子》中很常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两本书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绕不开的两部著作。而古人取象之辞再以性质划分,也有两类:一种是理想性,即谈论的事物虽然出于想象,但是有着客观现实作为依据,虽然不一定有但可以有,《周易》中的取象多是这一类;另一种是幻想性,即谈论的事物纯粹是出于幻想,并且没有客观现实的依据,日常中见不到,在逻辑上也不可能存在,《庄子》中此类奇妙诡谲的取象最多。

为何说取象之辞最具有哲学意味,从众多关于《周易》象数的研究中可见一斑。通俗地说,取象的用途在于告诉人吉凶,但其表达上也具有一定的技巧,以便于筮人运用。虽然这套解说系统在现代被斥为花言巧语、坑蒙拐骗的伎俩,但试想,古时大事都要进行卜,若筮辞的解释都是胡言乱语周易古经全文,古代社会何以延续上千年?大概取象之辞是采用一种事物或人为比喻,如乾卦之龙、渐卦之鸿、需卦之需、咸卦之咸。其灵活性较大,而在这灵活的解释中,就产生了各种哲学思想。

说事较记事简单,是直说人的行事来判断吉凶,此人行事的是非成败,便是吉凶的原因或现象。如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1]中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若有人能昼努力,夕警惕,结果自然是厉无咎。这种方法比记事更为明显直接。

断占之辞是筮书中最关键的,多是承接记事、取象、说事之辞而言。依我来看,《周易》记事、取象、说事的筮辞类似于上古史书,只不过不是单纯记载何事发生的史料书。或记事,或取象说理,或直说事,都是为现世作指导,与史学的功用相似,只不过《周易》多了断占之辞,更为明确的指出吉凶。但将其直接作为一部史书来看恐不合适,李大用在《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四期发表题为《从西周甲骨文探讨卦爻辞性质》的文章反对高亨把《周易》作为上古筮书的观点(军摘《是一部记录西周的史书》,《周易研究》1988年第2期),其观点有些矫枉过正了。

此外,高亨还考证了先秦的筮法,通过《左传》、《国语》等先秦古籍中所记载的卜筮实例,还原了如何利用《周易古经》进行卜筮,并对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的筮数“八”做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是通过大衍之数与蓍草数之差进行变卦时所数到的第八爻。而后来的学者也对这一说法进行了再研究和补充。(韩慧英《、筮数“八”之初探》,《周易研究》2002年第5期)随着近年来清华简的出土,其中的《筮法》又给《周易》筮法的研究带来证据,有学者通过清华简《筮法》与《左传》《国语》筮例的比较,认识到《周易》从占筮典籍向哲学典籍转变的过程。占筮的核心思想是人法自然,其根源来自于人对于自然的一种敬畏,这种敬畏体现于自然规律的不可更改性。先祖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天象的规则在于“有序变化”,于是效法这样一种规律,表现为应时而变有尊重客观规律的做法。(刘震《清华简与筮例比较研究》,《周易研究》2015年第3期)

综上所述,此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不受历史上及社会上对《周易》解释的束缚和成见,对其做了文字由来严谨细致的考辨、注解,还其本真,并提出众多独到的见解,在后世的研究中也能看到其所做的奠基工作的痕迹。

上文所谈多是针对书中上篇《周易古经通说》,下篇对卦爻辞的注解也十分详细。从上篇所透露出的高亨先生对《周易》的认识和态度可以想象注解的侧重点,可以作为研究《周易》的较好的注本,但此处缺乏一个论述线索就从略不谈。

[1] 高亨此种断句与其他版本不同,他者断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原因在高亨总结《周易》中六种吉凶程度,依次为吉、吝、厉、悔、咎、凶,故而认为“厉无咎”均是表示结果的休咎,是断占之辞,在筮辞格式上应当放在一起。

福利环节

我对周易也算不上研究透彻,但在我学会之后,自己设计、用写了一个用六爻原理自动卜筮并给出对应爻辞的程序(感谢我的技术同事帮我调优函数并封装程序,和Mac系统都弄了,一切bug由本产品经理承担),碍于我的代码水平,操作界面是丑了点。该程序能直接产生本卦与变卦,并自动打开你的浏览器,跳转到“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的网站里变卦爻辞所在的界面。

解压后在dist文件夹里打开应用程序,觉得好玩记得回来打赏

周易古文原文_周易全文古文_周易古经全文

周易古文原文_周易全文古文_周易古经全文

周易古文原文_周易全文古文_周易古经全文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