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试论《周易》试论《周易》哲学中医养生学的影响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段世昌8南阳理工学院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试论《周易》软件工程专业段世昌【摘要】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周易中医养生学影响【关键字】《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1]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2]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4]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5]历史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周易》“居安思危”与中医“防微杜渐”“居安思危”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以上两则经文的意旨提醒人们:事物的发展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周易与养生论文,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故《周易》中有“惧以始终”之言,也有“君子思患而豫防之”之语,《系辞传》还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响亮的座右铭郑重提出以警示世人。

中医养生继承并发展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防危杜渐”的养生《内经》中“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7]体现的便是“未病先治”的哲学思想,并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加喻阐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何谓治未病明代张景岳感受深刻:“祸始于病”的关键所在。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健康当然也不例外,能将影响身体健康的微兆扼杀在摇篮中,这便是掌握了医学的纲领、摄生的法则。在“未病先治”方面中医养生还有其独具的特色,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10],《内经》《千金方》亦记针关元、足三里,灸膏肓穴均有强身作用。宋代医家张呆有一名言:“若要安,三里长不干。”山]是说经常按摩足三里,有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的养生功能。另外,中医药补的作用亦不可小视,《神农本草经》被列入“上品”的药物均冠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之辞。如此丰富多彩的预防措施,实在是中医养生的一大骄傲。《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不妄作劳”“潜龙勿用”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名题。《乾卦》初九日:“潜龙,勿《说文》“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故“潜龙”是指潜渊之龙,隐而不见。

爻辞提醒人们,处在这种状态,便应静而不动,以伺时机。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卦卦义为静止,与“潜龙勿用”一脉相承。两则爻辞在于表明凡事必须等待时机,谨小慎微,而不可肆意妄为,失去理智;否则便大难当头,灾不可免。中医养生接受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不妄作劳”的养生观点。《内经》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2]在此把“不妄作劳”作为“尽终天年”的必备条件之一,可见其在养生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要做到“不妄作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从何人手呢首先,要做到“精神内守”。中医养生注重内因,所谓“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气的保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内经》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3]以养生著称于世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精神内守”方面亦有异曲同工的妙语:“无视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l4]其次,要注意节制房事。情欲是人之本两性活动是人的本能,正常的性生活有利于人体的健康,然而房事必须有节。不知持满,不时御神,”[15]故此重视肾精与肾气的保养,是长生的秘诀之一。

第三,注意饮食有节。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需卦》九五“需于酒食,贞吉。”人是需要服食酒食的(古人的酒,是用粮食果类发酵而成的,度数较低),但不能“困于酒食”,故要达到“酒食贞吉”,必须“节饮食”。如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便严重损害脾胃,影响健康。《内经》有忠告:“饮食自备,肠胃乃伤。”“内伤脾胃,百病皆生。”第四,注意劳逸适度。内经》反对“过劳”,它告诫人们“劳则气耗”[16],劳力太过则气少力衰,精神疲惫;劳心太过,则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因而“过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如《内经》所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见“过劳”是健康的大敌。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18]他的弟子吴普,得其“五禽戏”之真传,“年九十余”。因而适度的活动,将寿蔽天地成为现实。《周易》“反身修德”与中医“德全不危”“反身修德”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精华。《周易》注重道德修养。重视自身完善,强调自强、自立、自省、自谦。《周易》书中关于德性修养的警句比比皆是,自强不息”、“君子自昭明德”、“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

何为德《正韵》归纳得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德性的修养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趋吉避凶的法宝。经》曰:“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19]故“大德者必得其寿。”所以“淳德全道”是“任我逍遥过百春”的先决条 件。俗话说得好:“心底无 私天地宽”。道德高尚的人虚怀若谷,宽宏大量,心地善良,为人正派。故能心安不惧周易与养生论文,心 广体舒。鲁哀公曾向孔子请教,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 回答道:“智者仁者皆可以致寿。观 世人凡气质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 仁之一端。其寿之长,决非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浅燥者之所能及。”[20]孔子的 精湛回答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养德养性无二 术”。纵观历史我们看到:孔子 不但提倡“仁者寿”,而且以崇高的德行履行自己的诺言,晚 绝。”[21]七十高龄后仍坚持著书立说,诲人不倦,造福于子孙后代。唐代名医孙思邈 寿高德劭,被后人传为佳话。他不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注重德性的 修养,“心 诚意正”、 “顺理修身”是他的至理名言。 百岁后仍登山采药, 出诊行医, 撰写医籍。孔孙两氏的辉煌人生向人们展示了“大德必得其寿”的必然结果,当为后人 养生的楷模。

综上所述, 《周易》哲学是《内经》医学的活水源头, 《内经》 充分汲取了《周易》 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及其思维模式,并将其创造性地和养生学紧密结合, 从而创立了中 医养生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让我们深研《易》 尽启其秘,以促进中医养生学的新发展。注释: 注释: [1]《四库提要易类小序》 [12][13][15][19]《素问上古天真论》 [20]徐以经《中华医易荟萃》黄河出版社1990年版398 中医养生学论文【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 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 证用药调理。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