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略例:夫象者,得象而忘言

周易实例_举例说明《周易》的立象以尽意_周易略例明象原文

编者按:

周易略例》有《四部丛刊》影印宋本,《汉魏丛书》本等,有唐邢璹的注释,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录存了邢璹的注文。

《周易略例》,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的著作。为王弼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一组论文,共7篇。唐邢璹说:“如王辅嗣《略例》,大则总一部之指归,小则明六爻之得失。”王弼的《周易略例》与《周易注》互相配合,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易》学观点和解《易》方法论。

原 文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1)。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2)。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3)。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4)。意以象尽,象以言著(5)。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6)。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8)。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9)。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10)。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11)。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12)。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13)。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14)。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15)。

是故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16)。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17)?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18)?而或者定马于乾(19),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漫,难可纪矣。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20)。一失其原,巧愈弥甚(21)。纵复或值,而义无所取。盖存象忘意之由也(22)。忘象以求其意,义斯见矣。

注 解:

周易略例明象原文_举例说明《周易》的立象以尽意_周易实例

(1)立象所以表出其意。作其言者,显明其象。若乾能变化,龙是变物,欲明乾象周易略例明象原文,假龙以明乾。欲明龙者,假言以象龙。龙则象之意也。

(2)象以表意,言以尽象。

(3)“若言”能生龙,“寻言”可以观龙。

(4)乾能明意,寻乾以观其意。

(5)意之尽也周易略例明象原文,象以尽之;象之著也,言以著之。

(6)既得龙象,其言可忘;既得乾意,其龙可舍。

(7)蹄以喻言,兔以喻象,存蹄得兔,“得兔”“忘蹄”。

(8)求鱼在筌,“得鱼”弃筌。

(9)蹄以喻言,筌以比象。

(10)未得象者“存言”,言则非象;未得意者“存象”,象则非意。(11)所存者在意也。

(12)所存者在象也。

(13)“忘象”“得意”,“忘言”“得象”。

(14)弃执而后得之。

(15)“尽意”可遗象,“尽情”可遗画。若尽和同之意,忘其天火之象,得同志之心,拔茅之画尽可弃也。

举例说明《周易》的立象以尽意_周易实例_周易略例明象原文

(16)征,验也。触逢事类则为象,鱼、龙、牛、马、鹿、狐、鼠之类。大人、君子,义同为验也。

(17)《大壮》九三有乾,亦云“羝羊”。《坤》卦无乾,《彖》亦云“牝马”。

(18)《遁》无坤,六二亦称牛。《明夷》无乾,六二亦称马。

(19)唯执乾为马,其象未弘也。

(20)广推金、木、水、火、土为象也。

(21)一失圣人之原旨,广为臂喻,失之甚也。

(22)失鱼兔,则空守筌蹄;遗健顺,则空说龙马。

参考国学谜、国学大师网、四库本《周易略例》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