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仕云仲实,毕业五年的中医学生学习中医经验

大家好,我叫仕云仲实,是一名已经毕业五年的中医学生。下面我将尝试用我学习中医的经验来介绍一些书籍。

学习中医首先是兴趣,最重要的也是兴趣,因为只有对中医有兴趣,你才能耐着性子去阅读一本本枯燥的中医书籍,才有机会体验到书本上的知识转换成实际应用时的惊讶,以及患者病情大为好转时的喜悦。学习任何东西的过程都是枯燥的,但如果有了兴趣,就会使过程也变得非常有趣,并且还提高了效率。

我从大一开始读过有关中医的书将近两百本,其花费了将近一万块的金钱去买书,当然这不算什么,在中医圈子内比我厉害的大有人在。这么多年我读完并且对我有用、正在读已经对我产生影响以及还未开始读但感觉会对自己产生帮助的书如下图:

周易中医推荐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中医解周易书籍

对于学习中医,第一步我推荐的就是学校里的教材,以我上学时的七版中医学教材为例(如今已经是经典教材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中医基础理论》。不管在校生还是自学中医,首推中基这本书,因为它真的是中医学的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这本书,才能去学接下来的教材以及经典甚至于临床类书籍。

我学的是七版教材,而业界公认的最好的中基教材是五版的中基教材,可以看到他的编者是当时的名医,部分已经成为现在的国医大师了。其内容感觉与我学的七版教材没有太大区别., 只是章节顺序的区别,“气血津液”这一章五版教材是放在“五藏”这一张之后的,而七版教材则提前接触了。

中基这本书里,“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这两章又是重中之重,阴阳五行学说看似枯燥实则很有趣,阴阳这两个东西是中国所有哲学思想的基础,源自于《周易》,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已经很清晰的记载了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因此我觉得没必要自己去《易经》里寻找与中医有关的部分。我曾在大二的时候迷过一段易经,期间读了南怀瑾的《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以及《易经杂说》还有《周易与中医学》、《周易解中医》,但随着我慢慢的接触临床,发现这些书籍并不如其他更偏于医学的书籍有用,因此慢慢的便放弃了对周易的研究;至于五行学说,很多人认为的难点就是五行的生克问题,顺序很难记,并且不容易理解,有一些中医黑还专门拿五行的生克来证明中医是哲学,是文化,但其实生克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

我就将我对于五行生克的理解说出来:其实很简单,五行相生就是木火土金水,而相克则是木土水火金,相生的具体解释如下:木生火这个很简单周易中医推荐,远古时代的人们都知道钻木取火(这里的木代之所有植物以及用植物做成的加工品),就足以证明木生火了;

周易中医推荐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中医解周易书籍

之后是火生土,很多人不明白,其实木头被火燃烧后的灰烬落到地面经长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泥土大地;

中医解周易书籍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周易中医推荐

然后是土生金,这里的金指的是所有的金属而不单单是黄金,我们采挖的金属原材料基本都是从土里挖出来的,包括石油也属于金属的一种;

中医解周易书籍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周易中医推荐

之后金生水,这里就要说到一个相克了,就是火克金,由于火克金,使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也就是沸点,就会转化为液体了,这里的水就泛指所有液体;

周易中医推荐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中医解周易书籍

周易中医推荐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中医解周易书籍

最后是水生木,这个就更好理解了,我们从小就知道想要种树就需要给树木浇水。

中医解周易书籍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周易中医推荐

相克解释如下:首先是木克土,这里就牵扯到相生里的水生木了,我们浇水是浇到土地上的,而植物树木也是生长在土地上的,植物通过根茎吸取我们浇到土地上的水以保证生长周易中医推荐,而植物的根茎往往可以绵延数十米,有时我们也会在石头缝里发现一些坚挺的植被;

周易中医推荐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中医解周易书籍

之后是土克水,在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形成了很多堰塞湖,而这些堰塞湖的形成就是因为有土的遮挡,我们建设的用于治理水灾的大坝,也是用土去阻挡水的流动;

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周易中医推荐_中医解周易书籍

水克火,失火时多数情况下是用水灭火的;

至于火克金,前面已经说过了,火能加热金属至沸点;

周易中医推荐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_中医解周易书籍

最后金克木也不用怎么说,在古代上山砍柴需要用到金属制品。

中医解周易书籍_周易中医推荐_中医周易著名人物

我这么一说有没有对于五行相克的理解有所帮助呢?

至于藏象学说,要说的内容太多太多,我就不讲了。其实中基这本书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是很难得,因为很多东西都已经包含在中医大夫之间得交流里了,你只有懂得中医得基础,才能顺利得与同行交流,不然听不懂中基里出现得名词,还怎么交流,更不要说以此为基础的病因病机学说,以及中诊里的四诊和辩证还有中药方剂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呢?总之,中基这本书真的是重中之重,也是很多现在的中医大家首推的书籍,一定要引起重视。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