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当“治未病”,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

周易》对中医的影响“医易同原”,医以易为基础。而中国传统医学讲究治病当治其本,病之本就是所谓的“阴阳消长之机”。同时,中国传统医学更强调治病当“治未病”。“治未病”就是治病于未病之时。《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治未病”就是预防和养生。孙思邈指出:“善养性(生)者,则治未病之先,是其义也。”(《千金要方》)所以养生比医病更为根本,而养生的根本就是“合阴阳消长之机”,就是和顺阴阳之“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这些脍炙人口的中医传统格言,高度而深刻地概括了《易》与医的密切关系。浏览《周易》,便会看到其中的确蕴涵丰富的医学思想、学说;而翻一下祖国医学,则不难发现其基础理论基本源于《周易》。因此,人们通常说《周易》是中医理论的渊源,而中医则是《周易》有关理论的应用,是一点也不错的。谓易”。《周易》的主题是讲“生”的。这“生”自然包括宇宙万物,涉及天、地、人。但不论怎么说,人是万物之主宰,因此,有关人的“生”的问题在《周易》的主题中自然占有突出地位。

而要讲人的“生”的道理,自然要涉及人的生命的养护;而要讲人的生命的养护,自然又要讲防病治病的道理。即涉及医道、医学。所以。《周易》蕴涵丰富的医道、医学,是顺理成章的,自然而然的。1、《周易》为祖国医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作为《周易》之主要内容的《易经》,是殷周时期的作品,而作为《周易》之重要内容的《易经》则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两者虽然相距七、八个世纪,但其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却基本上是一脉相承、首尾一贯的。通观《周易》(即《易经》、《易传》)则可以看出,在当时由于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的低下所决定的人们的认识能力很低的状况下,人们的思想、学说必不可免地被神、巫、宗教笼罩着。这是《周易》之所以以卜筮的面目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但就是在卜筮的形式下,我门看到,《周易》在其神、巫、宗教的外衣掩盖下,却展露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世界观的萌芽。而正是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在其以后产生的《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正确的指南。1.1、《周易》所展示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祖国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开启了航向,提供了指南。《周易》在自然观上所展示的唯物主义观点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从事物、世界的外部(例如上帝、老天爷),而力求从事物、世界的内部去探究各种现象的根源为什么中医学周易,力求把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归结于尽量少的原初物质。

这无疑为包括祖国医学在内的各种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这样的正确航向:一是,要从事物自身去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二是,要从众多的原因中归结(探究)出根本的原因。拿医学来说,一要从人体内部探究发生病变的原因;二要从许多病因中找出病根,即不仅要治标,而且尤其要治本。显而易见,这种开启与指南,具有深远、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在《易经》中,已提出的“乾元”、“坤元”的唯物观点。“元”,即“始”的意思。《说文》:“元,始也。”乾元即天元之意。《易传》将《易经》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直接提出了“乾元”是万物之始,“坤元”为万物之生,乾坤相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始动力的观点。如《乾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坤彖传》:“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传》把万物的产生归于乾坤即天地、刚柔、阴阳二气相感相应的结果。“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传》的这一高度概括,是符合《周易》的思想内容的。不管人们自古至今对于卦画的两个基本符号“—”和“--”作怎样的具体解释,但对于两个符号代表着阴、阳二气,正是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才产生八卦,即天、泽、火、雷、风、水、山、地,进而产生天地万物这一点,却有着共识。

为什么中医学周易_周易与中医学书籍_周易中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周易》确实在探究天下万物变化的根源和规律,并由万物归结于八卦,又由八卦进而归结于两仪,即“—”和“--”,并进而归于“太极”。这里撇开对“太极”的具体理解姑且不论,单就其认识或探讨所体现的思维过程来看,显然旨在探究天下万物的根源和生生变化的规律。这里所体现的显然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是由于受历史的和认识能力的局限,这种态度和这种探索表现得比较直观、朴素就是了。只有从物质上来理解“太极”,才能真正理想《周易》所体现的哲学世界观的含义,才能认识到《周易》所展示的哲学世界观尽管朴素、直观,尽管带着神秘色彩,但却是唯物的。正是《周易》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祖国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正确的航向,提供了正确的指南。这突出表现在:1.2,《周易》关于“乾元”是万物之始,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始动力的观点,为祖国医学提出气为万物之母的观点,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素问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周易》自然观的影响。又如,《周易》以乾元为天。中医则重视人体元气和阳气。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折寿而不彰。”《周易》突出“坤载万物”,而中医则提出“精者,生之本,。“故生之来谓之精。”(《内经》)以《内经》为开端的中医学正是在《周易》乾元坤元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影响下创立阳气、阴精学说,从而奠定中医理论的根基的。1.3,《周易》八卦之两个基本卦符即“—”和“--”所代表的阴阳,及《周易》卦象所寓含的阴阳哲理,成为祖国医学的起源。《内经》就吸收了《周易》阴阳学说的精华,把阴阳哲理运用于医学,成为中医理论的基础理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内经》不但设专篇讨论阴阳,而且全书都贯穿了阴阳哲理。其中的《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论》、《七篇大论》等对阴阳皆有专论。它所提出的许多命题,都具有很高的哲理。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些既是对《周易》阴阳哲理的继承和运用,又是对它的引申和发展。《内经》还把阴阳与自然界四时及人体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时五脏阴阳的观点,把阴阳哲理灵活地应用于解释医学,使《周易》的阴阳学说在实际应用方面得到升华。

周易中医_周易与中医学书籍_为什么中医学周易

1.4、《易经》八卦所体现的八种自然物质,是五行学说的前奏;换言之,众所周知的体现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五行学说,是在《易经》八卦所体现的八种自然物质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所以.虽然《易经》没有涉及八卦与五行的关系,而在《说卦》传中,才提到八卦与五行的关系,是顺理成章的。而五行学说则是中医五行理论的基础。中医借助于五行的归类,揭示中医脏腑经络、病理、生理之间的联系,并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建立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医理、医术。事实上,五行学说被广泛地应用到祖国医学,长期以来成为中医理论的说理工具。又由于中医学又把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故使五行学说得到升华。在中医学中跃居重要地位。1.5、《周易》所蕴涵的朴素而丰富的辩证法,为祖国医学的辩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石,为 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动力。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所谓辩证法,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基本观 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着的;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 动,等等。只要浏览一下《周易》,就会处处发现,其中蕴涵着辩证法的丰富观点,尽管它们还 笼照着神秘的色彩,还带有直观的性质。 同唯物主义观点一样,辩证法也反映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真实面貌为什么中医学周易,因而它是科学的、正 确的。

当然,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对自己认识的概括(这种概括一般以思想、学说的形式出现)总不 可避免地受历史阶段,社会发展水平,尤其科学技术水平和阶级等条件的制约,所以,一种正确 的、科学的认识及对这种认识的概括,一般总要经历一个由萌芽、成长到成熟的过程。通过《周 易》所展露出来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观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也就是说, 我们要放到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中,去看待《周易》中蕴涵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既要正视其所 具有的正确性、科学性,又要承认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人类的认识及对自己认识的概括则不 可能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不论在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还是在具体观点和方法上,均是 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周易》所蕴涵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朴素的、直观的。但却给予祖国 医学和其他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以很大影响的原因。 2、《周易》所蕴涵的朴素辩证法对于祖国医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1、《周易》所蕴涵的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系统论思想,成为中医从联系的观点辨 证论治和建立医学系统论的理论基础。 《周易》的一个基本内容是观物取象。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就是普遍联系的,因而《周易》 在观物取象的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周易中医_周易与中医学书籍_为什么中医学周易

《周易》之八 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及其相互间的变化,足以表明了《周易》对事物普遍联系的认识,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系统论思想。六十四卦就像一个大系统,每一卦又各由六爻组成,成一 小系统;大系统与小系统之间,有者不可分割的联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周 易》的朴素的关于联系和系统论的突出特点在于注重天、人、地,即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 联系,并时时、处处把人置于这种联系的中心来考察。这在其中的卦辞和爻辞中都充分地表现了 出来。 祖国医学正是在《周易》这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下,建立了医学系统论。通观《内 经》,可以看出系统论纵横交错于整个中医基础理论之中。如中医五行学说,金、木、水、火、 土和脏象结合,构成五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又都存在着生克的控制信息联系。中医系统论继承 和发展了《周易》关于天、地、人普遍联系且构成一个系统的观点,尤其强调人体内外两个系统 的密切关系,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界相比,人只是一个小系统,受整个自然界 大系统的制约,因而待别注重自然界对人的形响,这在运气学说和脏象学说中均有充分体现。 2.2、《用易》所蕴涵的关于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为中医从变化发展的观点 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指南。

可以说,《周易》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万物交感,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生动图画。出 阴阳两种基本符号“—”和“--”,到八卦,再到六十四卦,然后到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周 易)对万物发展变化所进行为概括和描述。“生生之谓易”。这“生”字中即蕴涵运动、发展、 变化的契机。值得注意的是,《周易》不是一般地讲运动、变化、发展,而是从积极的意义上去 讲。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它认为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吉”,而不运动、不变化、不发展则“凶”。 例如。所谓“吉”的卦、都是上下两卦具有交感性质,促成变化的一些卦;而所谓“凶”的一些 卦,则一般是上下两卦不具有交感性质,不能促成变化的卦;第二,它认为运动、变化和发展是 由下往上的,前进的。整个六十四卦之变化,其爻数和爻位皆自下而上变化,体现了一个向上的、 发展的观点,第三,它认识到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其规律,提出了“物极必反”的观点。 2.3、《周易》所蕴涵的关于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为祖国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周易》在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时,不仅已认识到这根源存在于自身内部,而且认识 到在于自身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天地阴阳的对立统一,促成了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的发展 变化。《系辞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乾坤 成列而易在其中矣。”没有矛盾,便没有对立统一,因而也就没有发展变化。在《易经》中,已 揭示了损与益、刚与柔,乾与坤、天与地之间的对立统—;而到《易传》,则明确提出阴与阳的 对立统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之间对立统一的观点是《易 传》的核心。这一观点对医学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深刻和持久的。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